热门搜索:
项目 抗震鉴定规范要求 结论
外观和内在质量 1.梁柱及其节点的混凝土仅有少量微小开裂或局部剥落,钢筋无露筋、锈蚀;2.填充墙无明显开裂或与框架脱开;3.主体结构构件无明显变形、倾斜或歪扭。
房屋总层数 房屋总层数不**过10层。
结构体系 1.宜为双向框架,装配式框架宜有整浇节点;2.乙类设防时,不应为单跨框架。
混凝土材料强度 ≮C13
框架梁 梁端箍筋 梁两端在梁高一倍范围内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框架柱 柱截面 截面宽度不宜小于300mm。
柱箍筋 1.丙类设防时,柱的上下端和柱净高各1/6的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2.乙类设防时,柱的上下端和柱净高各1/6的范围内,箍筋.间距取8d和150mm中的较小值,箍筋的较小直径不小于8mm;
柱纵筋 纵筋总配筋率≮0.6%。
填充墙连接构造措施 1.考虑填充墙抗侧力作用时,填充墙的厚度≮180mm,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2.5,墙体应嵌砌于框架平面内;2.填充墙沿柱高每隔600mm左右应有26拉筋伸入墙内,当墙高大于5m时,墙内宜有连系梁与柱连接;3.房屋的内隔墙应与两端的墙或柱有可靠连接。
地基基础抗震措施 地基现状无严重静载缺陷的乙类、丙类建筑可以不进行地基基础的抗震鉴定。
2砖混结构抗震措施(A类)调查一览表
项目 抗震鉴定规范要求 结论
外观和内在质量 1.墙体不空鼓、无严重酥碱和明显歪闪;2.支承大梁、屋架的墙体无竖向裂缝,承重墙、自承重墙及其交接处无明显裂缝;3.木楼、屋盖构件无明显变形、腐朽、蚁蚀和严重开裂;4.混凝土构件仅有少量微小开裂或局部剥落,钢筋无露筋、锈蚀,无明显变形或歪扭。
房屋总高度 DGJ08-81-2015表5.2.1。
房屋层数 DGJ08-81-2015表5.2.1。
材料强度 砖 1.砖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7.5,且不低于砌筑砂浆强度等级;2.中型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10,小型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5。
砂浆 1.二层及以下的砖砌体不应低于M0.4;2.**过二层的砖砌体不宜低于M1;3.砌块墙体不宜低于M2.5。
房屋结构体系 承重体系 应**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承重的结构体系,不应采用砌体墙和混凝土墙混合承重的结构体系。
房屋高宽比 ≤2.2,且高度不大于底层平面的较长尺寸。
抗震横墙间距 DGJ08-81-2015表5.2.2。
墙体布置规则性 1.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立面高度变化不**过一层,同一楼层的楼板标高相差不大于500mm;2.楼层的质心和计算刚心基本重合或接近。
砖柱布置 1.跨度不小于6m的大梁,不宜由独立砖柱支承;2.乙类设防时,不应由独立砖柱支承。
房屋整体性连接构造 墙体平面布置 1.墙体布置在平面内应闭合,纵横强交接处应有可靠连接,不应被烟道、通风道等竖向孔道消弱;2.乙类设防时,尚应按DGJ08-81-2015表5.2.4-1检查构造柱设置情况。
楼屋盖的连接 1.楼盖、屋盖构件的支撑长度不应小于DGJ08-81-2015表5.2.5的规定;2.混凝土预制构件应有坐浆,预制板缝应有混凝土填实,板上应有水泥砂浆面层。
圈梁设置部位 DGJ08-81-2015*5.2.4~5.2.5条相关内容。
圈梁构造 DGJ08-81-2015*5.2.4~5.2.5条相关内容。
墙段实际局部尺寸较小距离 较小距离不宜小于0.8m。
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连接 DGJ08-81-2015*5.2.6、5.2.8条相关内容。
地基基础抗震措施 地基基础无严重静载缺陷的乙类、丙类建筑可以不进行地基基础的抗震鉴定。
3框架结构抗震措施(B类)调查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