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房屋鉴定住房和城乡建设的登记备案成立的房屋鉴定单位 主要修订内容是:一是扩大了原鉴定标准的适用范围;将原95鉴定标准仅针对TJ 11—78实施以前设计建造的房屋,扩大到已投入使用的现有建筑。二是提出了现有建筑鉴定的后续使用年限;根据现有建筑设计建造年代及原设计依据规范的不同,将其后续使用年限划分为30、40、50年三个档次。三是给出了不同后续使用年限的建筑应采用的抗震鉴定方法,即本标准中的A、B、C类建筑抗震鉴定方法。四是明确了现有建筑抗震鉴定的设防目标;后续使用年限50年的建筑与新建工程的设防目标一致,后续使用年限少于50年的建筑,在遭遇同样的地震影响时,其损坏程度略大于按后续使用年限50年鉴定的建筑。五是适度提高了乙类建筑的抗震鉴定要求。

房屋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自然老化、拆改房屋、**重使用、相邻建筑工地施工等因素,会出现损坏,严重的可能倒塌。
因此,要定期对房屋进行检查,尤其在暴风雨、雷雨季节。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就像人生病后要及时、对症下药一样。这样不仅可以延长房屋的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房屋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在灾害发生时,降低因房屋安全问题造成的损失。
1、房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有明显下沉、裂缝、变形、腐蚀等现象的。
2、房屋**过设计使用年限需继续使用的。
3、自然灾害以及爆炸、火灾等事故造成房屋主体结构损坏的。
4、需要拆改房屋主体或承重结构、改变房屋使用功能或者明显加大房屋荷载的。
5、其他可能危害房屋安全需要鉴定的情形
存在上述情况的房屋,未经鉴定或者经过做房屋安全鉴定不符合房屋安全条件的,不得作为经营场所的使用。

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是对房屋的实际抗震能力、薄弱环节等整体抗震性能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价。除确定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后续使用年限即抗震鉴定类别(分A、B、C三类)外,还应包括下列步骤:
1.1 收集原始工程资料 抗震鉴定应充分了解原始工程资料,如勘察报告、施工图、施工记录和竣工图等工程验收资料,确定建筑的场地类别、地震分组等信息。资料不全时,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必要的补充实测。
1.2 建筑现状调查 了解实际情况与原始资料相符合的程度、施工质量和维护及改变使用功能的等状况;并注意有关非抗震质量问题。
1.3 建筑结构现场检测 应根据对建筑工程现场的检查情况和检测的目的,制定检测方案和实施现场检测。针对不同建筑的特点,通过相应的检测手段掌握建筑相关参数,包括建筑物的使用荷载、损伤等必要参数,为下一步对建筑的综合抗震能力分析做准备。

承重墙也不能随意凿洞,这也有损于房屋的抗震性。由于普通市民在装修的过程中,对于室内的墙体是剪力墙还是普通墙无法准确判断,一个比较容易的判断方法,一般成人一拳厚也就是10厘米的薄墙不是承重墙,如有需要可以进行适当改造,但是对于20厘米的厚墙,是不允许改造的,有的人从墙的外表无法判断剪力墙和砖混墙,如果在砸墙过程中看到墙体里面有钢筋就说明这面墙是剪力墙,是不允许改动的。
还有,有的人为了室内美观,把钢筋锯断的做法是较其不正确的做法。
-/gbachhd/-
http://jstfgc.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