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不考虑地震作用下房屋结构安全性的分析与评定
为了解装修改造后的房屋结构安全状况,对不考虑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安全性进行分析与评定。
9.1 分析与评定条件
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有关要求,对不考虑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安全性进行验算,据此对房屋结构安全性进行综合评定。
根据材料强度检测评定结果,房屋混凝土实测强度达到原设计强度等级要求,房屋墙柱梁板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取C40,基础筏板和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取C30。受现场条件限制,未对钢筋强度进行检测,其强度根据原设计的钢筋类型(Ⅱ级钢筋 HRB335 或 I 级钢筋 HPB235)取值。
9.2 房屋结构承载力计算分析
不考虑地震作用下,考虑风荷载组合,对装修改造后的未来使用荷载作用下结构安全性进行静力验算分析。
(一) 墙 梁柱 及楼板承载力验算
计算结果表明:(1)地下剪力墙的计算配筋小于实际配筋,满足承载力的计算要求;(2)各层框架柱计算配筋小于实际配筋,满足承载力的计算要求;(3)各层框架梁计算配筋小于实际配筋,满足承载力的计算要求;(4)各层楼屋面板计算配筋小于实际配筋,满足承载力的计算要求。表 9 给出了房屋典型框架柱计算配筋与实际配筋的比较及轴压比计算结果,表 10 给出了房屋典型框架梁计算配筋与实际配筋的比较。
(二)地基基础安全性的分析
受现场条件限制,未能对房屋基础情况进行检测。根据委托方提供的原始资料,房屋基础采用桩筏基础,筏板即地下三层底板厚度为 1400mm,桩基采用钻孔灌注桩,直径为 600mm,桩**标高-12.45m,设计桩长 40m,单桩极限承载力 660t。
9.3 房屋结构安全性的综合评定
本次装修改造不改变房屋结构体系,仅对内部建筑布局、部分楼层的使用功能,局部结构布置作适当的调整。根据房屋结构安全性的计算分析可知,在不考虑地震作用下,考虑风荷载组合作用下,装修改造后房屋整体上能满足结构安全性的要求。
十、房屋结构抗震性能鉴定
10.1 抗震鉴定条件的分析
结构抗震计算时,将地下室**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层,考虑扭转耦联作用与偶然偏心,在结构的两个方向分别考虑水平地震作用,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和弹性变形计算,计算振型数取 15 个,周期折减系数取0.7;房屋计算模型及荷载、材料参数取值等均同* 9.1 节。
10.2 房屋结构抗震措施的调查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DGJ08-81-2015)关于 B 类建筑(后续使用年限40 年)的相关规定,按照框架结构(地下部分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要求,对房屋结构抗震措施进行鉴定,参见表 11。从表 11 中可以看出,房屋的构造措施基本满足抗震鉴定标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