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目前,可靠性鉴定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传统经验法、实用鉴定法和概率法。其中,传统经验法,主要以原设计规范为依据,是按个人经验观察及计算结果来评估结构可靠性的一种经验方法。其特点是荷载计算以实际调查为准,材料取值以经验评定为依据,对原设计采用的规范依据、理论计算、计算图形加以分析,判定其与实际结构是否相符,是否可靠。这种方法主要是凭借*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对结构可靠性做宏观评价,其具有鉴定程序少、花费低、方法简单、速度快等特点。但结构比较粗糙保守,与*的水平密切相关。
实用鉴定法,是在传统经验法的基础上,利用现测手段和试测技术,对结构材料强度等实测值进行分析和计算,按规范要求进行综合性鉴定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在初步分析事故原因的基础上,进行详细调查、材料试验和结构检验。然后逐项评价、综合评定,对建筑物作出较准确的鉴定。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比较广,且有效性较高,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可靠性鉴定方法。
概率法,是运用概率和数理统计原理,采用非定值统计规律,对结构的可靠性进行鉴定。其是将结构抗力和作用效应之间建立一定的数量关系。只要计算出失效概率,也就能得出建筑物的可靠度。但失效概率是建立在大量统计数据基础上的,而建筑物事故鉴定事先恰恰缺乏这些资料的收集,因而概率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其具体步骤如下:
1.地质情况:通过已勘查情况可知该小区所处位置原为耕地,地势较平坦,局部有小沟渠分布。并对土质进行详细鉴定,文章不做详解。
2.现场勘查:首先是对地基基础进行勘查,发现地基基础局部存在不均匀沉降,但尚未**过允许范围;其次对上部承重结构进行勘查,现场尚未发现钢筋混凝土构件因承载力不足而发生结构变异。其中这部分的现场勘查包括了承载能力、构造、变形和裂缝三方面的检测。再次进行了分项评定。其是依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进行分项评定。在此也不对评定结果进行详细介绍。
3.安全分析:根据现场勘查情况并调阅原设计图纸、施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其分析结果是:一是被鉴定房屋基础垫层位于粉层上,该层厚较大,空隙比变化较大,且局部空隙比大于标准值较多,因而对上层建筑有一定影响;二是地下室墙体裂缝特征基本一致且分布不规则,因而可辨明此类裂缝为温差裂缝而成;三是被鉴定房屋砖砌体墙体现有裂缝为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所引起,且宽度较小不影响结构承载;四是南阳台分户隔墙与阳台栏板之间出现的竖向裂缝为阳台挑梁在建成后出现的自然挠曲所引起,不影响结构安全。
4.鉴定结果:根据现场勘查情况并结合设计资料,依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综合评定被鉴定房屋安全性等级为BSU级。
5.处理意见:鉴于对被鉴定房屋建成时间较短,其他地基基础不沉降尚有继续发展的可能,因而建议对该房屋进行定时监控(半年以上),待基础沉降稳定后对墙体裂缝不为进行加固处理。
受压构件:常见受压构件有砖墙、混凝土柱、混凝土剪力墙。
(1)砖墙
a“八”字形裂缝:主要出现在横墙与纵墙两端部,一种裂缝属正八字形的热胀裂缝,随温度升降而变化,其原因是由于屋面板温度变形大于砌体温度变形,产生一定的温度应力,屋面板的推力就传给墙体,并因墙体温度附加应力在房屋两端较大,当拉应力**过砌体抗拉较**,墙体即出现八字形开裂;另一种属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两端沉降小,墙上出现“八”字形裂缝,反之出现倒“八”字。
b倒“八”字形裂缝:主要出现在纵横墙两端的窗洞口处,属冷缩裂缝,尤以**层两端窗洞口处*严重。由于墙体冷缩附加应力在墙体两端较大,当房屋收缩变形大于墙体时,在门窗洞口处产生应力相对集中而导致形成倒八字形裂缝,使墙体开裂
c水平裂缝:多见于**层横墙、纵墙、“女儿墙”及山墙处。当屋面保温隔热较差,屋面板受热膨胀对墙体产生水平推力,由于墙体在端部收缩要大于中部且砌体抗剪能力较低,使纵横墙与屋盖的接触面上产生水平裂缝。
d垂直裂缝:主要出现在窗台墙处、过梁端部及楼层错层外。此种裂缝主要由于温度变化,墙体受到楼板的拉力作用,在门窗洞口处产生应力集中效应而拉裂。
eX形裂缝:多数沿砌体灰缝开裂,主要受房屋热胀冷缩的反复作用形成,而底层墙体产生的X形裂缝则是由于基础不平整或不均匀沉降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