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
震害调查证明,在汶川地震中,很多瞬间倒塌的房屋都是一些村镇住宅,死伤人数也主要在城镇和农村。农村还有相当数量房屋属于自建房,由于没有设计和施工标准,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即使在小城镇,也对建筑的设计、建造缺乏有效的控制,施工质量自然也难以保证。地震区大量的砌体结构学校和住宅普遍采用预制空心楼板。由于不按规范要求设置构造柱和圈梁,或施工中不按要求将预制空心板与圈梁或楼面大梁可靠拉结,地震中,由于墙体破坏或外闪、
预制板滑动、折断,导致楼板塌落,造成结构局部或整体倒塌。
3、结构设计规范安全设置水准低,抗震设防烈度低
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不发达,为了节约成本和公共资源,我国结构设计规范安全设置水准相比欧美及日本等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要低的多,虽然每次规范的修订都加大安全设置水准,但相对还是要低。我国现行设计规范规定的荷载标准值偏低,设计时赋予结构构件的安全富裕度偏低,如欧盟规范要求使用荷载的安全系数为1.6、不变荷载为1.4,美国规范要求使用荷载的安全系数为1.7,而我国现行荷载规范规定的*荷载分项系数为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为1.4,另一方面对于同样的钢筋和混凝土材料,我国现行规范规定在计算结构构件能够承受的能力时,钢材强度需要除以1.08左右的材料强度安全系数,而欧盟规定需除以1.15的钢材强度安全系数。对于结构抵抗给定地震作用的能力,在同样大小的地震设防烈度下,我国现行规范规定设计取用的地震加速度要低于通用标准的20%,外加的地震力也随之降低20%,同时由于设计取用的活荷载标准值比国外的低,两项叠加以后,结构抗震能力就相差更多。
地震区划图对在该地震震中附近地区的工程设防烈度规定太低,这是造成重大灾害的致命原因。《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处于震中或附近区域的几个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划分中,把德阳市、绵阳市抗震设防烈度划为6度,北川、绵竹、汶川、都江堰、成都等城市为7度。而本次由于汶川地震的实际影响烈度远远高出这些地区的设防烈度,这是造成灾区建筑大规模倒塌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 由汶川大地震对建筑结构设计及抗震鉴定的思索
逝者已矣,汶川地震后的重建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摁心自问,从这次特大灾害中,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呢?为了避免以后类似的悲剧再发生,我认为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房屋建筑抗震鉴定应做到以下两点。
1.要对现行建筑设计及结构设计规范进行修订,制定有利于结构抗震的建筑设计标准,同时在结构设计规范中加大安全设置标准,制定更严格的抗震设计标准,提高地震烈度设防标准,并提高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1)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设计的要求,要制定更严格的建筑设计标准,建筑设计不应一味追求新奇,在满足功能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其是否满足抗震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方案。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建筑平面布置应尽可能做到使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分布均匀,对称协调,避免突变,防止产生扭转。在墙、柱布置上均匀对称,对刚度很大的楼、电梯井要居中布置,避免偏心和扭转地震作用的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