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房屋结构安全检测分析与评估:
一、房屋施工质量评述
对办公楼的结构布置、构件截面尺寸、材料特性、配筋、房屋损伤状况、沉降倾斜等方面的工程结构质量检测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如下:
现场对房屋建筑结构布置的调查结果表明,房屋的轴线尺寸、层高、混凝土柱、梁等的建筑结构布置与设计图纸基本相符。梁、柱的实测混凝土强度在18.3MPa~37.5MPa之间,平均值为22.2MPa,混凝土芯样强度较为离散,实测混凝土强度为C15。房屋混凝土梁和柱的配筋与原设计基本相符。
采用经纬仪测量房屋角点棱线的相对倾斜,测量结果表明办公楼角点棱线南北向的倾斜率在0.06~1.52‰之间,东西向的倾斜率在0.06~0.72‰之间,房屋无明显的倾斜。用水准仪测量了房屋外墙装饰线的相对高差,结果表明房屋均无明显不均匀沉降。
二、墙体裂缝成因分析
现场检测表明,房屋填充墙体裂缝主要集中在*层墙面,多数呈八字形,形成此种裂缝主要有以下原因:①房屋东西向长度较长,屋面温度应力较大,带动墙体变形,致其开裂。②屋面*层开裂,保温层效果降低,使屋面温度应力受温度影响*明显,进而加剧对墙体开裂影响。③内隔墙主要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材料本身收缩变形相对较大,易产生收缩裂缝。综合分析,房屋填充墙体裂缝不是结构性裂缝,主要是温度变形和材料收缩裂缝。此外,由于不同砌体材料的温度变形系数不一致,当某处墙体用不同砖材料砌筑时,易在交接灰缝处形成拼接缝。房屋填充墙体的温度收缩裂缝或拼接缝不影响房屋的安全性。
三、房屋安全性评价
根据现场检测结果及现有图纸资料,对房屋主体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承载力以及地基承载力进行了验算,结果表明: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办公楼柱和梁的承载力基本满足要求。对房屋地基承载力的验算结果表明其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办公楼的现场检测及分析计算,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办公楼为四层(局部五层)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房屋主要楼、屋面结构为预制板(局部为混凝土现浇板),房屋框架按南向框架设计。
(2)房屋的建筑结构布置以及各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等与设计图纸基本相符。实测混凝土强度为C15,混凝土构件中钢筋配置与设计基本一致。房屋没有明显的倾斜及不均匀沉降。
(3)现有填充墙体裂缝主要是由于温度变形和材料收缩引起,四层E/1-2墙面西上角竖向裂缝为不同砌体材料之间的拼接缝,这些裂缝不影响房屋结构的安全性。屋面渗水主要是屋面*层破损引起。房屋主体结构构件未发现明显损伤。
(4)根据实测结果对房屋的结构承载力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房屋柱和梁的承载力基本满足要求。房屋的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5)房屋正常使用条件下可以满足安全与使用要求。条件允许时,对整体结构抗震性能进行适当加固。
(6)在后续使用中,不宜增加房屋的使用荷载。建议对填充墙体裂缝及屋面*保温层破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维修。
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相关注意事项:
一、原始资料问题
1. 原始资料编写距离、厚度等数据。
2. 混凝土强度等原始资料应写明构件名称,已发现很多次漏写。
3. 原始数据应是真实测量的数据,请注意数据的真伪性。
4. 当把审核单拿回修改时,需在审核单上修改一栏写清修改回复,如没有修改的,需写明原因。
二、报告前后不统一
1. 挠度的测量,项目负责人竟然把测的点都给改了,基本的原则都没有。
2. 完损表的内容与附件照片内容不符,原因可能修改了前面,忘记把照片一起修改了。
3. 报告里房屋名称前后不对应,检测时间和现场测量时间不对应,材料强度检测结果前后不对应,沉降、倾斜检测结果计算有误以及前后不对应。
4. 同样模版的报告,不同项目负责人编写的,编写的版本都不一致,每人一个版本,建议按照报告模板执行。
5.一审中提到的问题没有修改完就送二审,且二审的版本和一审就有差别;三审的版本中,二审问题没了一审问题又出现了。
三、测距尺寸错误
1. 倾斜、沉降的高度和间距测出来不一定是整数,报告经常出现如“7000mm”等数据,多数是“7003mm”等实测数据。
2. 钢板的厚度,小数点后应保留2位,但是报告里有保留1位的,甚至还有整数的。
3. 沉降观测中,选个参照点后,后面的测点通常正负号都有的,而不是每个报告都清一色的正号;沉降差是**值,应无正负号。
4. 挠度计算应统一标准,4m以下的构件测3个点,4m以上的构件测5个点。
房屋安全检测鉴定的相关规定:
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发生突变。
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3)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结构体系尚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宜有多道抗震防线。
2)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
3)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
结构构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砌体结构应按规定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芯柱,或采用配筋砌体等。
2)混凝土结构构件应合理地选择尺寸、配置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避免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混凝土的压溃先于钢筋的屈服、钢筋的锚固粘结破坏先于构件破坏。
3)预应力混凝土的抗侧力构件,应配有足够的非预应力钢筋。结构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构件节点的破坏,不应先于其连接的构件。
2)预埋件的锚固破坏,不应先于连接件。
3)装配式结构构件的连接,应能保证结构的整体性。